來波爾多, 除了拿紅酒猛澆(arroser)之外, 一定要吃canelé (台灣翻成"可麗露", 很可愛的名字.)
當然, 有人會說: Canelé到處都吃得到啊! 其實就像嘉義雞肉飯, 士林大香腸或大餅包小餅, 萬鑾豬腳, 岡山羊肉爐... 到處都吃的到. 可是既然已經到了發源地, 更是想要一嚐為快啊!
這個據稱在18世紀時, 由Annonciades修道院裡的修女們發展出來的小甜點, 外皮有焦糖的脆感, 軟軟的內饀有濃厚的香草和蘭姆酒香. 對我來說, 這個可比Macaron來得好吃多了~
四年沒來波爾多了. 想當初千里迢迢來這裡註冊, 打算利用工作之餘, 拿下另一個碩士. 顯然這個計劃根本無力執行, 於是繳了註冊費領了學生證後, 人又溜回台灣專心上班.
四年後再會, 原本就是顆珍珠的波爾多, 在經過數年的交通黑暗期(tramway工程, 加崙河La Garonne岸邊整治計劃)後, 更加亮麗大器.
地面噴水製造成像鏡面一般會反射的景象. 這個市容規劃的想法真令人讚許.
水氣噴出來再往下沉, 把乾淨的地面濡濕後, 跟晴空和雲朵相映成趣.
有些人便打著赤腳在如鏡面般的地上行走. 啊! 波爾多的城市生活好愜意啊!
周圍的植物造景烘托出綠意.
走到Quinconces廣場 (place des Quinconces 中譯為梅花廣場).
這個號稱歐盟國家內第二大廣場, 有蒙田和孟德斯鳩的大理石雕像和有關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紀念碑.
上禮拜波爾多市民才在這個大廣場裡大肆慶祝波爾多足球隊贏得本年度足球聯賽冠軍.
腳踏車專用道設在兩排大樹中間, 右邊跨過草地後, 是加崙河岸邊; 左邊越過人行道則是汽車和tramway.
在這裡騎腳踏車真是舒服啊!
現代感十足的tramway和乾淨整齊的軌道.
波爾多確實比較乾淨, 沒有像巴黎一樣遍地黃金.
1780年就佇立在此, 新古典建築風格的戲劇院.
當年的落成典禮, 在戲劇院裡上演的是拉辛(Racine)的Athalie.
經過兩百多年後, 當然也經過幾次的整修, 這個戲劇院仍是波爾多市民觀劇賞舞聽音樂會的固定場所.
還是不禁要敬佩洋人維護古蹟的作為, 不像咱們總是摧毀然後重建. 而重建出來的東西經常沒有美感可言.
這次旅行的四名成員, 可粗分為長人組, 矮人組/小食組, 大食組.
大夥兒散散步後, 便在戲劇院前的bar喝起小酒來. 七點半喝到八點半, 還沒吃飯便微醺(這樣才像來到波爾多啊!!)
果然年紀大了, 體力有差; 要不就是肚子太餓. 喝完小酒, 天色雖然還亮著, 可是我們做出覓食的決定.
在大街小巷裡穿梭一陣後, 找了家西班牙餐廳果腹. (呵呵~ 來波爾多吃西班牙海鮮飯...),
四人份的tapas, 還有一大份六人吃都吃不完的海鮮飯, 外加一盤炸花枝圈, 一盤火腿拼盤, 還有酒精飲料!!
每次吃到最後都要反省自己好像點太多菜...
P.S. 本篇從canelé開始, 到海鮮飯結束. 可謂前後呼應, 有始有終啊! (美食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哪~)